目前正值流感季節,咳嗽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,許多醫生在看診時會開具噴霧式化痰藥來舒緩病情。然而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的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,健保的長期「砍價」政策對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影響。有些家醫科醫師也感慨:「一杯手搖飲料能賣到上百元,但健保藥的價格卻只有48元。」不過,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兼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認為,氣舒痰只是輔助藥物,其影響有限。健保署則回應,該藥品屬於老藥,目前正在洽談新廠生產,並且還有其他藥物可以替代。
兒科唯一吸入化痰藥,缺藥如「綁手綁腳」
蘇一峰指出,氣舒痰是台灣唯一適用於兒科的吸入化痰藥,口服藥物無法完全取而代之。「小朋友感冒時,痰濃得咳不出來,口服藥常常會被吐掉;對於插管病人或痰多的重症患者,吸入藥物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」他提到,臨床上氣舒痰的使用比例接近一半,一旦缺藥,兒科將首當其衝,「這會讓治療變得非常困難,病人會遭受很多痛苦。」
對於健保藥價政策,他表示:「一瓶健保藥的定價才48元,小朋友用兩週就好,便宜到連印尼的廠商都不願意生產。省下幾塊錢,卻讓病人面臨缺藥的困境,這樣的社會成本不是更高嗎?」
家醫科醫師:手搖飲比藥貴,健保定位該檢討
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的家醫科主治醫師陳郁涵以飲料作為比喻:「為什麼一杯手搖飲料能賣到30到100元,而一瓶需要無菌製作、經過嚴格檢驗並真正能幫助治療的藥物,健保卻只給48元?」
她指出,這樣的藥價政策只會迫使優質藥物退出台灣市場,讓病人陷入「自費也買不到」的困境,「健保究竟是希望大家使用便宜但效果不佳的藥物,還是希望病人自費購買優質藥物?如果自費也無法購得藥物,情況會更加糟糕。」
小兒科醫師:效果有限,非不可或缺
不過,小兒科醫師林應然的看法有所不同。他認為氣舒痰確實能夠讓痰液變得更柔軟,但療效並不明顯,屬於緩解性藥物。
「不像抗生素那樣必須使用,氣舒痰只是幫助痰液更容易咳出來,缺了它也不是無法治療。」他坦言,自己在臨床上並不依賴氣舒痰,「大部分情況下,口服藥就能解決問題,只有少數不能吞藥的小孩才需要使用吸入劑。缺藥的影響是有限的。」
健保署:Bisolvon屬老藥將洽新廠生產 另有替代藥
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的黃育文組長回應,氣舒痰(Bisolvon Solution)是一種已經上市60年的老藥,市場上已經有許多學名藥及相同用途的藥品在競爭,因此在多個國家已經下市。原廠與印尼製造廠的合約已經終止,現在正在洽談新生產廠商的合作。
目前,健保給付的12種不同成分的ambroxol口服液劑可作為部分替代;而對於12公斤以下的小孩或重症兒童,因感染或休克等原因可能導致腸胃吸收不良,醫師可考慮使用fluimucil(乙醯半胱氨酸)作為替代,幫助稀釋痰液並緩解呼吸道症狀。
食藥署建議,應由醫師根據治療指引及臨床經驗評估,選擇同成分的口服劑型或相同適應症的液劑替代,並根據病人的臨床需求調整用法,並持續監測療效及副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