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受糖尿病所苦嗎?打針吃藥不如試試這三招穩定血糖
隨著飲食習慣的西化和精緻化,加上緊湊的生活節奏以及多樣的夜生活,大家面臨著糖尿病的風險。醫師提醒,若血糖控制不當,可能會引發心臟病、中風、腎臟病以及男性功能障礙等慢性病,絕對不可掉以輕心!
在中醫的觀點中,糖尿病被稱為「消渴症」,並可分為三類:「上消」,因肺部乾燥而引起的口渴多飲;「中消」,因胃熱所致的食慾亢進;「下消」,由於腎虛造成的小便頻繁。
信義馬光中醫診所的林坤立醫師表示,中醫認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臟腑功能失調,這可能由於過度勞累、不當飲食和情緒不暢等綜合因素引起,導致體內氣血和津液的運行失常,從而出現各種症狀。
林醫師指出,與西藥透過抑制體內糖質生成或延緩腸道吸收葡萄糖的機制不同,中醫會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及臟腑病位,調整氣血的平衡,以達到陰陽的和諧。
他進一步解釋,無論是補氣補血的藥物、滋陰潤燥的藥物、清熱瀉火的藥物,還是活血散結和通瀉的藥物,都會根據症狀進行調整,這樣能有效讓全身的糖分被利用或儲存,從而控制血糖。想要日常預防、控制或改善糖尿病,建議大家可以試試這些方法。
針灸與穴位按摩助穩定血糖
穴位按摩或針刺也能輔助穩定血糖,建議大家可以多按揉胃經的足三里穴(膝下三寸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),或脾經的陰陵泉穴(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)。
中藥養生茶助血糖控制
針對血糖控制,林醫師推薦飲用「黃耆枸杞茶」。他表示,只需取3至5片黃耆和一小把枸杞(約10顆),用熱水沖泡至適宜溫度即可飲用。多項研究已證實這兩種中藥材對血糖控制的有效性,大家可以放心地享用。
飲食順序法助穩定血糖
林醫師提醒,儘管中醫能有效幫助穩定血糖,但還是要避免攝取過多的高糖、高油及高精緻食物,應多選擇高纖維的食物。
利用「飲食順序法」可以防止食物過快升高血糖,建議先食用高纖維的蔬菜和低糖水果,接著是蛋白質類,最後再吃澱粉主食,選擇部分全穀雜糧或糙米等,湯品方面則建議避免勾芡類湯品。
此外,建議用餐後至少散步15分鐘,這不僅能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,還有助於腹部肌肉的正確收縮與放鬆,促進腸胃蠕動,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益處。
糖尿病如今非常普遍,以至於大家可能會忽視它的潛在危險。一旦出現口渴、頻尿、容易感到饑餓、疲勞或視力模糊等症狀,就需要引起重視。林醫師呼籲,希望大家能正視血糖管理,避免後續健康問題的發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