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蚊害拉警報!本土登革熱首例確定發生,來源不明恐擴散!
疾管署於昨日(25日)公布桃園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,患者為一名50多歲的男性。該名患者在9月22日因症狀未見改善,第二次就醫後被確診,目前已經回家休養,與他同住的家人均無出現症狀。經過流行病學調查,發現這位個案沒有國外旅遊歷史,也未曾前往國內的疫情熱點,基因定序結果顯示其病毒株與以往的群聚案不同,因此感染源仍待進一步釐清。
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,這名個案的工作和居住地都在桃園,目前感染源尚不明,初步推測可能與全國普遍存在的白線斑蚊有關。過去這種蚊子曾引發雙北地區的群聚病例。幸運的是,這名個案的同住家人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。衛生單位已對其居住周圍進行了化學防治、病媒蚊密度調查以及孳生源的清除等防治措施,並針對個案及其接觸者進行衛生教育宣傳,計劃在社區設立監測站以擴大監控範圍。
根據疾管署的統計,截至9月24日,今年累計的本土登革熱病例達到13例,其中高雄市佔12例,桃園市1例,且無重症或死亡病例。此外,境外移入病例達175例,為近六年同期的次高紀錄,其中92%的病例來自東南亞國家,印尼病例最多,共有55例,其次是越南40例、菲律賓24例和泰國20例。
截至目前,全國今年累計超過422萬例登革熱病例,死亡人數達2,987例,主要集中在美洲,尤其是巴西、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國;在亞洲,越南、泰國、孟加拉、菲律賓、寮國、印度、中國及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的疫情也在上升,馬來西亞的疫情持續,斯里蘭卡的病例數亦高於去年同期。
疾管署提醒,由於受到樺加沙颱風的影響,台灣各地都有降雨,民眾應加強環境的巡檢。在戶外活動時,建議穿著淺色的長袖衣物和長褲,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,如敵避(DEET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伊默克(IR-3535)等有效成分的防蚊產品。
如果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關節痛或皮疹等登革熱的疑似症狀,應儘快就醫,並告知醫生自己的旅遊活動歷史。醫療機構也應提高警覺,加強詢問就診者的TOCC(旅遊史、職業史、接觸史、群聚史),並可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,及早通報,以便衛生單位能夠迅速採取防治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