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FE TIPS 1007 (23)

吃到河豚或海鮮生食中毒?廚餘別丟能幫醫師更快找出問題!

吃到河豚或海鮮生食中毒

台灣四面環海,周圍的海域擁有各式各樣的水產。不過,如果不小心吃到了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,例如有毒河豚或藍環章魚,可能會出現唇舌發麻、四肢麻痺和眩暈等中毒症狀。

食藥署提醒大家,河豚和藍環章魚等水產品的毒性非常強,千萬不要自行捕捉來食用。如果因誤食出現不適,應立即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,這樣有助於醫生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

吃到有毒海鮮小心全身癱瘓!嚴重恐有生命危險

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分享了一個案例:曾有一名57歲的男子在市場上向流動攤販買魚,回家後煮食,約30分鐘後開始感到嘴麻和手腳麻痺。經119急救送到桃園某醫院急診,當時病人還能說話,但轉診到台北榮總後,已經全身癱瘓。經過緊急氣管插管後入住加護病房,隔天順利拔除氣管並轉至普通病房,最終康復出院。

此外,還有一名45歲的男性在某晚食用了不明來源的河豚,隔天因意識不清被送到高雄某醫院急診。到院前心跳已經停止,經急救後雖然短暫恢復心跳,但在氣管插管後入住加護病房,最終不幸去世。值得注意的是,河豚毒素也存在於海螺、章魚、海星、紅藻、樹蛙、鰕虎魚、海膽及蠑螈等多種生物中。

河豚毒素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,結構穩定無法經加熱破壞!

熱愛釣魚的朋友們一定要特別留意!台灣周圍海域常見的河豚包括單點多紀豚(日本河豚)、月尾兔頭豚(栗色河豚)、凶兔頭豚(仙人河豚)等。其中,月尾兔頭豚又被稱為月腹刺豚、栗色河豚或毒鯖河豚,體長可達50公分,背面和腹面都有小棘,尾鰭後緣呈新月形,內臟、皮膚和肌肉均含有河豚毒素,毒性極強,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,台灣周圍海域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。

河豚毒素(Tetrodotoxin、TTX)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神經毒素,其結構穩定,無法通過加熱來破壞,食用後10至45分鐘就會出現中毒症狀。楊振昌解釋,河豚毒素的中毒程度分為四級:第一級為嘴唇和舌頭麻木,可能伴隨腸道症狀;第二級為較嚴重的麻木感,伴隨四肢部分麻痺,但反射正常;第三級為肌肉不協調、發聲和吞嚥困難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發紺、血壓降低,但患者仍保持清醒;第四級則為神智不清、呼吸麻痺、休克、心跳迅速停止。

其實,水產物種繁多且不易辨識,特別是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,如河豚和藍環章魚,毒性極強,民眾應避免自行捕捉食用,以免對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。如果不幸誤食並出現不適症狀,應儘快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,以便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

延伸閱讀  小孩也有機率得癌症?!孩童便秘的三大原因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