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人人都適合胚胎基因檢測,尤其高齡與遺傳病史族群要特別小心!
隨著台灣高齡生育的趨勢日益明顯,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試管嬰兒來實現生育的願望。其中,胚胎著床前遺傳檢測(PGT)被視為提高懷孕率和避免遺傳疾病的重要工具,因而需求逐年增加。然而,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提醒大家,這項檢測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有可能因誤判而導致健康的胚胎被淘汰。因此,她建議高齡婦女及有遺傳病史的家庭在考慮接受檢測時要謹慎。
高齡女性胚胎異常率高,PGT篩選助提高活產率
在試管嬰兒療程中,植入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可以顯著提升懷孕成功率。蔡英美指出,40歲以上的高齡女性,其胚胎染色體異常率高達70%至80%。而PGT能夠幫助篩選出染色體正常的胚胎,從而提高胚胎著床和活產的機率,並降低多胞胎及染色體異常的風險,正確率高達90%。
PGT的操作過程是將培養至第五天的胚囊進行切片檢測,目前檢驗主要分為兩類:一是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(PGT-A,舊稱PGS),主要檢查染色體的套數是否正常;二是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(PGT-M,俗稱PGD),則用來篩檢特定的單基因疾病,如血友病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。
PGT恐反傷胚胎,也具誤差可能
不過,蔡英美提醒,胚胎切片檢測可能會對胚胎造成損傷,特別是對於30至35歲的女性來說,大多數胚胎本身已經是正常的,接受PGT後的成功懷孕率甚至可能低於未進行檢測的情況。此外,PGT僅從外胚層細胞取樣,無法完全反映內團塊的發育狀況,更重要的是,有些被標記為異常的胚胎最終可能自我修復,成功發育為健康的胎兒。
此外,PGT-A的檢測結果除了正常和異常外,還可能出現「鑲嵌型」,即胚胎中只有部分細胞染色體異常。蔡英美表示,若沒有正常胚胎可供植入,部分醫師會選擇植入中低度鑲嵌的胚胎,但這需要在懷孕16至18週進行羊膜穿刺檢查以再次確認。
PGT-M應優先納入補助,PGT-A僅建議「這些人」進行
目前,台灣的PGT屬於自費項目,並未納入人工生殖的補助。蔡英美表示,根據衛福部的人工生殖資料庫,台灣PGT的使用率約為5%,但由於並非強制回報,實際比例可能接近20%。相比之下,美國的使用率已達30%,而英國因為嚴格的規定僅有2%。她強調,「大眾對PGT的期望過於美化,認為接受檢測就能萬無一失,這是錯誤的期待。」
蔡英美強調,PGT-M能夠直接排除致病基因,具有明確的醫療價值,建議民眾優先考慮這項檢測,並呼籲政府應該優先提供補助。而PGT-A則需要等待更多臨床證據支持,目前僅建議適用於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、流產超過2次的婦女、試管反覆失敗的案例、曾懷有或產下染色體異常胎兒的家庭,以及有家族史的情況,以避免因過度使用而增加風險與費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