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臨床統計,每四位台灣人中就有一位受到胃食道逆流的困擾。中醫認為,脾胃相互聯繫,當消化運作失衡時,容易出現火燒心、脹氣及打嗝等不適。想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保養,其實可以透過按壓穴位來改善脾胃功能。以下介紹四個實用的穴道,不僅能舒緩胃食道逆流,還能幫助養生健胃。
1. 內關穴:改善火燒心、胸悶
- 位置:在手腕內側,距離腕橫紋約三指寬,位於兩條筋之間。
- 功效:常用於緩解火燒心、胸悶和心悸等症狀,是治療心胸與胃部不適的重要穴位。
2. 足三里穴:健脾養胃、助消化
- 位置:在膝蓋外側的凹陷處(外膝眼)往下約四指,靠近小腿脛骨旁。
- 功效:被稱為「胃病要穴」,能改善胃脹氣、消化不良及排便不順,還能促進腸胃蠕動。古人更稱此穴為「長壽穴」,流傳著「常灸足三里,延年益壽」的養生智慧。
3. 中脘穴:緩解打嗝、噁心、食慾差
- 位置:在身體正中線上,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。
- 功效:對於脹氣、打嗝、噁心、胃炎或食慾不振特別有幫助。可透過按壓或熱敷來促進腸胃運作。
4. 太衝穴:舒壓解鬱、減少逆流
- 位置:在腳背第一、第二趾骨交接處往上約兩指。
- 功效:有助於舒緩焦慮、緊張和煩躁,特別適合因壓力或情緒影響而出現的胃食道逆流症狀,如泛酸、胸悶和火燒心。
按壓這些穴位時,可以用拇指輕輕壓迫1至2分鐘,每天進行1至2次,有助於改善症狀。不過,如果症狀持續惡化,還是需要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