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上端泌尿道,因此一起被合稱為「上泌尿道上皮癌」,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吳文正教授表示,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,每年有將近4千人確診,且依據調查資料,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,進一步分析,南台灣發生率8.442,是全國平均值的1.35倍,值得關注。
上泌尿道上皮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:
高齡(疾病中位數約70歲)
飲用受污染的地下水
亂吃來路不明的藥
經常接觸有機溶劑,如含苯芳香胺類等
亂吃中草藥,容易增加罹患泌尿道癌變的風險,因為來路不明的藥品可能含有被列為禁藥的馬兜鈴酸,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表示,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,且會增加上泌尿道上皮癌的罹患風險。其實衛生福利部已在2003年明令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,包括:馬兜鈴、關幕通、廣防己、青木香和天仙藤等藥材。
須注意的是,國內研究推估馬兜鈴酸引發上泌尿道上皮癌(腎盂癌、輸尿管癌與泌尿道上皮癌合稱為「上泌尿道上皮癌」)的時間大約要經過7年,所以若有自己抓藥吃的習慣,應特別留意自己是否吃過馬兜鈴酸等禁藥,並持續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否受到影響,有沒有什麼異樣。
好物推薦:好來品牌官方旗艦店